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
保护单位:石林彝族自治县阿诗玛文化传承与保护中心(石林彝族自治县阿诗玛文化研究所、石林彝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彝族(撒尼)刺绣也叫“撒尼十字绣”,彝语称为“拿窝”,是流行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彝族支系撒尼人聚居区的一种民间刺绣艺术。相传彝族(撒尼)刺绣起源于唐宋时期,明清两代趋于成熟。它在撒尼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撒尼妇女自幼习绣,个个巧艺在手。经过世代传承和不断发展,撒尼刺绣艺术日臻完善。撒尼刺绣按布纹的经纬运针走线,以斜十字针组成花纹,有单挑、双面挑、素色挑、彩色挑等多种手法,所绣制的多系背包、桌布、窗帘和花包头、花围腰、服饰花边等生活日用品。撒尼刺绣针脚细密,工艺精湛,图案构思巧妙,组织匀称,色彩明丽,充分显露出撒尼人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带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相关传承人:毕跃英
彝族,女,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人。在奶奶和母亲的言传身教下,8岁即开始学习刺绣。她的刺绣技艺娴熟独到,尤其擅长传统服饰的缝制。她的绣品以十字绣为主,图案对称规整,色彩明快艳丽,形成“重挑轻刺”的鲜明风格,让单调的纹饰有了丰富的层次和内涵。她多次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交流活动,作品在各种比赛中屡屡获奖,被多家博物馆收藏。毕跃英积极参与文化传承活动,她的徒弟和学员众多,培养出多名省市县级传承人,还被云南高校聘为特聘专家,在高等院校开展交流和传承活动。从艺40余年来,她为彝族撒尼刺绣的保护与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