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保护单位:剑川县文化馆)
相关传承人(姜宗德)
剑川白曲以曲调美、流传广而著称于世,是白族地区流传较广、历史悠久的古老音乐种类。清代剑川白族诗人赵怀礼在其《朝山曲》中写道,“三营浪子土三弦,靡曼山歌断复连,菩萨低头弥勒笑,无遮大会奈何天”。其诗歌真实记录了几百年前白曲演唱的盛况。

石宝山歌会盛况
剑川白曲有三腔之分,即高韵白曲、中韵白曲、低韵白曲。由一人怀抱龙头三弦自弹自唱,也可以一人伴奏一人唱,或一人伴奏男女对唱。白曲可分为短调和长歌两大类,短调最常见的是八句一首,除在石宝山歌会、火把节等民族节日里对唱外,也常在田边地头劳作之余即兴对唱;长歌的基本词格亦为“山花体”,最长的达3000多行。长歌多有故事情节,但并不复杂,主要以抒情为主。白曲歌词结构为“七七七五”式,即第一、二、三句为七个字,第四句为5个字。传统作品有《鸿雁带书》《黄氏女对金刚经》等50多部。用汉字作为表意和记音符号的古白文手抄本在民间广泛流传,留下了大批珍贵的文献。

剑川白曲男女即兴对唱
剑川白曲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创世古歌、祭祀歌、礼俗歌、劳动歌、情歌、一字歌、反意歌、咏物歌、寓意歌、生活歌、儿歌等,其中情歌是白曲艺术造诣较高的上乘之作,用白语即兴而作,流传面广,数量多,感情最为炽烈。
剑川白曲音乐表现力极为丰富,既能抒情,又长于叙事,它为山歌的千年传承发展状况提供了范例。2014年,剑川白曲入选中国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姜宗德参加建水县白族文化节
相关传承人(和凛毅)
白族,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人。他自幼学习白曲演唱,1982年又拜本地民间歌手张明德、苏贵等为师,继续学唱白曲。他搜集并整理的有《牧羊歌》《打柴歌》《农耕调》等8首白曲、民歌民谣60余首,自创白族调100余首。多次在石宝山歌会上演唱获一等奖,深受白族群众的喜爱。他应邀参加全国各地民歌比赛并获奖。2004 年获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第二届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最佳歌手奖,被国家文化部聘为“特聘民间歌手”,他还应邀去中央音乐学院、云南艺术学院、大理学院等高等院校演唱并教授剑川白曲。姜宗德多年来一直坚持从事剑川白曲演唱及培训传承工作,带徒施益顺、施永妹、李丽琴等 20余名,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