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勐海县(保护单位:勐海县文化馆)

布朗族弹唱表演场景
布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聚居在云南西部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景洪县和临沧市的双江、永德、云县、耿马及思茅地区的澜沧、墨江等县。布朗族民歌曲调繁多,内容丰富,按题材内容则可分为劳动歌、风俗歌、迁徙歌、恨歌、颂歌、情歌、儿歌等短歌和长篇抒情诗、叙事诗等。
布朗族弹唱是布朗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民歌形式,主要流行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的布朗山乡、西定乡、打洛镇、勐满镇等布朗族聚居区。它源于布朗族先民的歌唱,是在布朗族民间音乐基础上吸收傣族音乐而形成的。
布朗族弹唱有“索”、“甚”、“拽”、“宰”、“团曼”五种基本曲调,其中以“索”调最为丰富多彩,它包括五个调子,或欢快跳跃,或舒缓深沉,风格各异。因“索”调使用布朗族传统乐器四弦琴伴奏,故称“布朗族弹唱”。“索”调的“索克里克罗”是谈情说爱的曲调,多用来歌唱热烈的爱情,表达青年男女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布朗族弹唱一般为男女对唱,男子边唱边弹奏四弦琴,女子则接以对应的词句,唱腔圆润委婉,旋律清甜优美,歌词多反映男女恋慕之情。

艺人演唱布朗族弹唱
布朗族弹唱主要用于重大节庆、婚丧嫁娶等场合,演唱涉及本民族迁徙历史、生产知识、祭祀等内容,此外也会唱一些山歌、情歌、劳动生活和儿歌等。近年来,布朗族弹唱的题材内容有了很大扩展,增添了表现社会进步、新人新事不断涌现的一些内容。其代表作品有《欢乐的布朗》、《两朵花儿一样香》、《今夜月色多美好》等。
布朗族弹唱不但已成为布朗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目前,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女子婚后不能在公共场合唱歌之类传统习俗的限制,布朗族弹唱的传承人越来越少,急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

岩瓦洛在演唱布朗族民歌
相关传承人(岩瓦洛)
布朗族,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人。岩瓦洛从小喜爱布朗族民歌,16岁时正式拜本村老艺人岩三为师。他凭着刻苦钻研的精神,仅用两年半时间就全面掌握了布朗族民歌的传统唱法,并能弹唱出反映布朗族迁徙、祭祀、缅怀祖先等内容的叙事与祝福的多种曲调。每逢村子过年过节、盖新房、红白喜事等,村民都要请他去歌唱。其唱词丰富,即兴演唱能力强,深受群众欢迎。缅甸南里的布朗族亦慕名邀请他去演唱,他是在当地和缅甸布朗族群众中有较高知名度的民间歌手。1998年,岩瓦洛正式收本村玉喃坎和岩帕星为徒,如今他们也已成为有影响的布朗族民歌手。2000、2004年,他应邀参加西双版纳州举办的“六国艺术节”活动;2002年,参加西双版纳州“第三届少数民族民间曲艺展演”获二等奖;2002年,太平洋影音公司收录了他与徒弟玉喃坎的两首情歌对唱;2003年8月,中央电视台对他进行了采访报道。